稅務籌劃切忌忽視機會成本
發布日期:2015-05-06 00:00:00 閱讀次數:0
在企業進行稅務的過程中,應切忌因而放棄機會成本,這樣企業只會得不償失。
在此,筆者就5種常見情況進行分析。
公司外國投資所得延期納稅。由于國家稅法規定,公司的國外所得只要留在國外不匯回,就可以暫不納稅,因此許多企業常常采用這種延期納稅的方式來節稅,從表面上來看似乎得到了一筆無息貸款,但也正是由于納稅人采用這一獲得稅收利益的方案而增加了自己的資金占用,資金占用量的增加實質上就相當于投資機會的喪失。這種因為資金占用的增加而引起的投資機會的喪失。
處于低稅率區的公司在高稅率區發展業務時,為了節稅而設立實行非獨立核算的分公司。
一家位于低稅率區域的公司,到一高稅率區域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時,單純從減少稅收負擔的角度來考慮,在高稅率區域設立非獨立核算的公司要比設立獨立核算的子公司效果好。但是,如果考慮二者深層次的差異,就另當別論了,比如分公司沒有獨立的經營決策權,不能獨立地對外簽署合約等限制,將會給公司資本流動及運營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當這種機會成本大于單一的節稅利益時,設立分公司就成了一個得不償失的方案。
為了節稅只考慮降低單個稅種的稅負。在企業稅務的方案中,有時候雖然某個稅種的稅負降低了,但卻導致其他稅種的稅負提高。比如,企業及時報批存貨損失,可以降低所得稅的稅負,按照稅法規定,存貨損失的增值稅進項稅必須轉出,也就是說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這部分進項稅額不能夠進行抵扣,從而導致企業的增值稅稅負提高。
利用稅法疏漏,通過轉移定價來達到節稅目的。現在,納稅人使用較多的一種稅務方案是轉移定價。有時方案看起來雖然很完美,降低稅負的效果也很明顯,但這樣的方案卻隱藏著很高的涉稅風險。轉移定價的廣泛使用主要由于當前稅法對此還沒有嚴密的規定,但稅法未來一旦做出規定,企業過去的做法就有可能被認為是非法。根據稅法規定,對企業故意實施稅收違法行為的追溯時效不受限制,所以企業可能會因此而面臨巨大的損失。
盲目地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是最簡單、有效地稅收方法。在經營戰略調整中,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稅務,可以給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對優惠政策的利用必須要恰當,要符合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比如,稅收優惠政策的期限很短,企業為了享受優惠必須對經營結構做調整,結果可能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m.nswwy.cn/ 聯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獨立賬戶資產的賬務處理
下一篇:納稅籌劃前提是合法合規